站在2025年3月展望一下未来的新技术
就目前的技术路线来看,想要做到飞蚊症的安全有效治疗,有三点最为重要:一, 能够清晰显像飞蚊症的技术
飞蚊症治疗目前存在的最大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检查结果和实际严重程度的严重不匹配,患者觉得很严重却检测不出来,患者觉得很轻微但检测结果却很严重,导致医生根本做不到对那些造成患者最直接症状的飞蚊症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目前多家公司都采用了SLO+OCT的可视化方案,这将给飞蚊症成像检测带来很好的进步。
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可视化工具的成像原理,它们对眼内进行成像都是根据眼内组织的背向反射,但根据研究,飞蚊症在视网膜上投下的阴影主要是出于前向反射,前向反射的强度往往是背向反射的强度的上万倍。如果不考虑前向反射,视觉的影响,只是单纯地根据背向反射进行结构性的测定,可能会导致年轻人的靠近视网膜的透明飞蚊症无法被检测到。尚不清楚有没有方法可以量化前向反射,也不清楚各大公司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并应用到了技术中。
二, 飞秒激光玻璃体消融术
飞秒激光比起YAG激光具有一系列优势,更精密,能量更小,能在更靠近视网膜,晶状体的部位进行消融。
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截止到2025年3月,尚没有飞秒激光消融飞蚊症的临床试验举行。并且飞秒激光对于视网膜,晶状体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但由于尚无临床试验开展,尚不清楚这个距离是多少。Xfloater计划认为飞秒激光可能会具有线性效应并对视网膜造成影响,应当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分析。
三, 纳米粒子消融
纳米粒子消融可以进一步降低激光的能量,并且不完全依赖可视化,纳米粒子表面涂油透明质酸,本身就同胶原蛋白有很强的亲和性。
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粒子还没举行临床试验,不清楚其效果。治疗方式是眼内注射,还需要考虑到眼内注射的操作问题,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也可能会造成新的飞蚊症。 下图为deepseek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供参考。 本帖最后由 1111 于 2025-3-8 21:07 编辑
发表一点点自己的看法。非专业人士(对纳米没意见,说说pm)我感觉现在pm的目标有点类似于deepseek说的方法二。
首先是成像,使用的slo是扫描投射到视网膜上的漂浮物阴影,类似于光照射漂浮物投影下来的图像,然后使用oct进行定位。我们的视角看漂浮物都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在强光下)所以直接搜寻视网膜上投射的阴影应该还是不错的。
这个24年底的视频里面阐述了一种“稀疏”的扫描方式(说的很学术我没法完全理解)
对漂浮物的分类中有“绳索状”的细小混浊,以及表示自己的机器以后会面向年轻人群体。我觉得“靠近视网膜的透明混浊”技术人员还是会想办法解决的。(蔡司21年的专利就表示这种方法可以治疗这种浑浊)
另一个是激光…越靠近视网膜症状越明显,他们也知道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离视网膜很近的浑浊。pm表示他们会用一种新型的激光,和yag不同并且不容易伤害敏感部位(附一张小红书上找到的图)
虽然我觉得太靠近视网膜和晶体的还是比较危险,但去年在中国公布的专利里表示他们可能会采用一种控制眼内压力的方式让漂浮物离视网膜稍微远一些,以更加安全的治疗。
以上只是我自己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的,具体怎么样还是要看临床试验做的成功与否。不过毕竟还有两年的时间,拭目以待吧。 Pm就像引路人,他最大的意义可能是打开了飞蚊症治疗的市场,并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了大方向,也许只能清除一些比较明显的混浊,但对我们也够用了。我们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批被专门治疗的飞蚊症患者,现在最重要的是踏出这一步。 祝他们研究一切顺利,也祝愿任何一个非蚊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新技术的到来,愿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希望懂一点英语的多多给他们发一些email,让他们了解飞蚊症的市场是很大的在国内 1111 发表于 2025-3-8 21:04
发表一点点自己的看法。非专业人士(对纳米没意见,说说pm)我感觉现在pm的目标有点类似于deepseek说的方法 ...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303562/
老哥可以简单浏览一下这篇论文,就是我所说的前向散射和背向散射强度之间的差距。 1111 发表于 2025-3-8 21:04
发表一点点自己的看法。非专业人士(对纳米没意见,说说pm)我感觉现在pm的目标有点类似于deepseek说的方法 ...
之前看pm的视频,他们已经承认目前的成像手段仍然存在局限,还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只要他们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好,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不是像现在某些医生一样直接把检查结果和实际感受之间的不匹配归结为患者神经过敏。 1234567 发表于 2025-3-9 18:57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303562/
老哥可以简单浏览一下这篇论文,就是我所说的前向 ...
这篇文章我看过 你以前好像分享过。所以pm和别的公司专利里好像都提过因此才要用“slo扫描投射在视网膜上的阴影” 本帖最后由 1111 于 2025-3-9 20:09 编辑
1234567 发表于 2025-3-9 18:59
之前看pm的视频,他们已经承认目前的成像手段仍然存在局限,还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 ...
对他们说了需要解决这个情况,毕竟飞蚊症的严重程度每个人的主观意识都不一样。那个人在视频里说“有时会有盲区,或者你的大脑可能会适应它”。所以后面他才说了一句需要“阈值化它”也就是建立一个标准 只要被系统认定为飞蚊症就都打掉。24年公布的专利里甚至有“建立标准后 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全自动治疗”。只要能按这个标准来,还有两年的时间的研发,这些应该是有办法解决的。毕竟飞蚊很多都是弥漫开的,不能指望患者说我这里有那里没有,还是需要一个标准来整体解决。
另外就是nir说他们的设备会针对年轻人群体,年轻人的特点很早就公开了,纤维束、斑点,离视网膜近。咱们想到的pm应该都想到了(没想到的也是…专利里那个“控制眼内压力让漂浮物远离视网膜”我当时是有点吃惊的)
希望pm人体实验能成功吧 他们不是说今年打算FIH嘛 以前觉得2030年很远,现在只剩4年多了
页:
[1]
2